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289章 诸王的成长(1/5)

第289章 诸王的成长(1/5)

    未央宫,宣室殿。阔别数年,再次来到这座宏伟,而后不是厚重的宫室,刘德、刘余等孝景诸王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一阵感慨。沧海桑田,时移境迁。短短七年前,上首那方御榻坐着的,还是兄弟众人的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当时,兄弟众人不过皇孙之身,一年到头都来不了几次宣室殿、见不到祖父几面;就连兄弟众人的父亲:时太子刘启,也只能毕恭毕敬的屹立于御榻一侧,任由太宗孝文皇帝,将储君骂个狗血淋头。三年前,兄弟众人离京就藩,坐在御榻上的,是众人的父亲,先孝景皇帝刘启。兄弟众人公子之身、宗藩之爵,竖耳聆听先孝景皇帝的谆谆教诲,时不时将求助的目光,投降屹立于御榻旁的长兄:太子刘荣。而今,坐在御榻上的,已经变成了天子荣。兄弟众人不过未冠之年,便已成了天子手足,宗社梁柱。短短七年,先后三代汉天子;就好比当年嬴秦,自昭襄王之后三年传四王,让秦王从年过花甲的嬴稷,换成了年仅十二岁的曾孙辈嬴政。――难免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但兄弟众人都清楚:再怎般无所适从,也必须接受现实,并尽快适应。适应自己宗亲藩王、先皇公子,当今手足的身份……「先帝驾崩,朕新君即立,不甚,孤寂……」「本欲尽召诸王手足,以奔父丧;」「奈何祖制大如天,徒之奈何……」带着四个弟弟回到宣室殿,又分别招呼众人落座,刘荣悠悠一声长叹,而后便如是发出一声感慨。这番话,倒也并非全然是客套。――有那么一段时间,刘荣还真想过:如果身边有个能信得过的弟弟,如老二刘德、老四刘余之类;那东宫的老太太,或许就会有所忌惮,不至于将彼时,屁股都还没在御榻上做热乎的天子荣,给欺负成那般模样?只是后来,刘荣也慢慢想明白了。对于刘荣而言,弟弟们真正能帮到自己的,恰恰是在关东的封国坐镇一方,以威慑宵小……自太祖高皇帝立汉国祚以来,关于诸侯藩王的谈论,便历来是以"诸藩割据,威胁朝堂中央"作为主流。一开始是异姓诸侯,后来是宗亲诸藩;可无论是太祖高皇帝所亲封,又亲自依次产出的异姓诸侯,还是身上流淌着刘氏血脉的宗亲诸藩,在长安朝堂中央看来,都是一样的。都是雄踞一方的国中之国、刘汉社稷的不稳定因素!只不过,很少有人想到,或者说是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对于汉天子而言,关东诸侯――至少宗亲诸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