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踏准风口成巨富> 第1115章 华国电影的春天(2/3)

第1115章 华国电影的春天(2/3)

。面对这样的困境,电影行业显得千头万绪,经济体制改革的呼声愈加高涨。



    1993、1994年,广电部先后下发《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两个文件。



    明确提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十大改革措施。其中最核心的两条是:一,把国产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改为由各制片厂自主发行;二,放开电影票价,具体由地方政府自主掌握。



    这次改革,以困扰电影多年的发行垄断为突破口,打破了统购统销体制,将经营自主权下放给企业,明确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和角色。



    不过,这一改革并不彻底。影片发行权虽然从中影公司回到了制片厂,但在具体发行过程中,依然要面对30多家省级发行公司的体制障碍。



    有人把这戏称为“一个婆婆倒下去,30个婆婆站起来”。企业的体制包袱仍未彻底放下,生产潜力也未得到完全的释放。因此,由改革带来的阵痛也不期而至。



    1993年,国产片产量下降50%,观众人数下降60%,票房收入下降35%。电影行业再遭重创,沉疴难愈。



    随着《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逐步落实,电影渐渐被定义为一种产业。标志着行业的开启与发展。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



    到了1995年,广电部发布《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这个规定打破了原16家制片厂的垄断,放开出品署名权。



    这些切实可行的举措,成为华国电影从低谷中逆流而上的契机。也表明了国家政策,积极推动电影业发展的决心。



    自然电影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市民文化消费意识的觉醒。随着院线制的改革逐步深入,居民的观影热情被重新点燃。



    赵包钢因为和广电部走的近,也给大家带来一条在内部广为流传的消息。据说,明年广电部将会宣布:国有省级以上和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市级电影单位、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单位,均可向电影局申请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



    如果这条消息属实的话,将会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