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踏准风口成巨富> 第196章 眼镜城的设想(2/3)

第196章 眼镜城的设想(2/3)

以这也造成了这个市场一直就火不起来。

    这个市场从开始建设起,娘胎里的设计缺陷,一直也没办法解决。市场面积偏小,选址也不好。背靠铁路货场,几乎没有扩容的可能。

    当时估计也没想到后世会出现这么多车辆,市场根本没有建地下停车场。露天停车位也少的可怜。周围也没有配套设施,就这么一座楼孤零零的立在那边。

    就这样又混了几年,老市场还是那个样子,经常挨批。新市场也是那个样子,门可罗雀。当货站也要拆除的时候,这时政府牵头拆了老市场又搞了一个只租不售的新市场。

    这次档次有了,样子也大气了,规模也大气了。可是就是不接地气,商户也抱怨经营成本太高。宁可房子开什么眼镜博物馆,宁可租给人家开电影院,就是没考虑商家的仓储需求。

    周边的配套设施也是一贯的缺失,想打配镜游这块,可惜周边成规模的餐饮没有,能买东西的商店也找不到,连上厕所出了市场也很难找到。

    李舜一直相信专业的事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做。你政府掺和进专业的管理之中肯定没好事。政府考虑的点,也不是从消费者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定只会是孤零零一个市场,而不是一个整体产业。

    李舜可是从后世过来的。也清楚事情发展的趋势。眼镜市场这个地点的选择就是一个错误,或者说是短视。老的眼镜城背后就是货站调运铁路,这个地方政府根本就干涉不了。

    就是后世货站拆除了,市场宽容的余地也不大。背靠京杭大运河,前面是京沪铁路线,这个区域注定发展的潜力就不够。

    李舜钟意的是铁路东南面的土地,现在这里还是大片的农田,开发成本很低。市场还可以向东发展,纵深足够了。十来年后,那里将会建设高铁车站和市门第一路。这个都给这个未来的眼镜市场注入更多的利好元素。

    就这几年把那片土地拿下来,建市场也算踏准风口。市里还没见到实际的经济效益,自然阻力很小。前世李舜可是记得,等政府主导的新市场建成以后,政府就有了排他性和行业保护主义。

    有人头铁,觉得新市场费用太高,想另立门头,自己搞市场。房子都租下来了,也装潢了一半了,市府就是不批,活活拖死租户。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