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第两千四五章 形而上之(3/5)

第两千四五章 形而上之(3/5)

,不能让那些只知蝇营狗苟、博取个人利益之辈坏了一锅粥。”



    随着冶铁、造船等等技术的创新、研发,以往凶险莫测的大海逐渐显得平静而深邃,相比于陆路更为适宜远行、装载量更大的海运,势必将会成为帝国最为重要的贸易方式。



    从全世界攫取财富的同时,更能将大唐的军事、文化向外输出,将“儒家文化圈”的范围扩张至更多地方。



    “盛世”之标准不仅在于自身之繁荣强盛,也在于周边无强国、边境无战事,这就需要在水陆两个方面对周边番邦、胡族持之以恒的施压,灭绝其文化、削减其人口、损耗其国力。



    他要在有生之年以水师为武器去奉行一系列的远大宏图,焉能让旁人打乱布局?



    房玄龄点点头,又嗟叹一声:“英公一世人杰,却仍旧未脱权势利禄之巢臼,实在可惜了。”



    房俊道:“人各有志,思想与权势地位并不等同,有些人到达某一种地位后会觉醒精神境界,脱离低级的权欲,而有些人纵使高高在上却也不愿做出丝毫奉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谓能力有多强、责任有多大。



    华夏文明的传承之中总是承载着如此一种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身份地位权势达到一定之高度,便不会再去追求凡尘俗世的功名利禄,而是将人生目标趋近于“立功、立言、立德”,无论真心也好、假意也罢,总会做出一副模样试图去追求人生之不朽,进而名垂青史、万世流芳。



    在这方面,文臣与武将之间的差别极大。



    武将刀口舔血、以命相博,所以更为现实,努力抓紧眼前的一切,享受荣华富贵,且将这份富贵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文臣则更多理想,更多人向往书中所描述的“世界大同”,也更为期待青史留名,在乎自身之名望……



    当然,武将也怕死、文臣也会贪,概率大小而已,不能一概而论。



    房玄龄喝口茶,正襟危坐,一副求知若渴之模样:“这些事且放在一边,慢慢筹划便是,非能一蹴而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