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第两千零五章 陛下阳谋(3/5)

第两千零五章 陛下阳谋(3/5)



    他已经明白陛下以及刘洎的用意,就是要在朝堂之上形成一股“天下人皆反对皇帝”的态势,彻底引发舆论,将自己放在“弱势”甚至“遭受欺凌”的位置。



    就赌一赌大臣们自珍羽毛、爱惜名誉,不肯背负“凌虐君上”之骂名。



    越级晋升这件事确实不对,可说到底也不过是皇帝家事而已,就因为这样一件小事便导致皇帝遭受整个朝堂的攻讦、反对,将皇帝置于“昏君”之境地,大臣们何其猖獗?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陛下有魄力啊!”



    “怕只怕这股魄力未能使尽,如若半途而废,那就得不偿失了。”



    马周感叹。



    臣子对于君王之要求,其实很是复杂。



    臣子讨厌非常强势之君王,威望厚重、令出如山,臣子毫无反驳之余地只能执行,任何劝谏的话都听不进去,如隋炀帝那般看似雄才大略、能力出众,实则一意孤行、刚愎自负,结果却将整个帝国搞得一团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臣子也讨厌软弱的君王,旁人说什么都信,既无主见、更无担当,致使政出多门、朝令夕改,朝野上下无所适从,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整个吏治腐败朽烂,直至积重难返,将整个帝国拖入深渊。



    最完美的君王自然是那种既有强大之威望、卓越之能力,又能听取臣子之谏言,自审己身之过失,譬如太宗皇帝……



    可古往今来帝王者无数,能够比肩太宗皇帝甚至更胜一筹者又有几人?



    偏偏李承乾作为太宗皇帝的儿子,又一度几乎被废黜,难免将其与太宗皇帝做出比较。



    这极不公平。



    故而大臣们对于李承乾之期望谈不上多高,只要能够立身持正、心志坚毅、勇于担责就好。



    但即便是这一点,可并不容易做到……



    *****



    孙处约急匆匆跑进值房,喘了口粗气,这才疾声道:“启禀亚台,刚刚门下省封驳了中书省的诏书,中书令亲至门下省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