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儒皮法骨(3/5)
改变呢?”
“以儒家之‘仁义礼智信’治人,以法家之‘法术势’治事,儒家糅合,取长补短。”
孔颖达蹙眉沉思,良久,方才叹息一声:“说什么取长补短?不过是‘儒皮法骨’而已。”
他对此并无异议。
但儒家思想之形成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之沉淀、积累,更需要时机之掌握,如今予以增补、变更,更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
所幸他们多得是世间。
只需在引导之下使得儒学踏上这样一条征程,自身强大的融合本性就会去形成严谨而周密的理论……
*****
骊山西坡如今绝大多数山林沟壑土地都已在“房家农庄”名下,那里是房俊的地盘,所以对于自己地盘上忽然出现两个“混子”整日里乱逛,他自然早已知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这两个“混子”的名头实在太大,特意命令农庄所有人便宜行事,对于任何要求不得违逆,且要确保其安全,这两位哪怕在他的地盘摔个跟头,他都有可能成为整个儒家之敌人……
等到他下值之后来到骊山闯进这座山涧小亭,听着两位儒家大佬高谈阔论什么“内圣外王”“儒皮法骨”,却是有些遗憾。
就在两人刚刚来时路上闯进去的暖棚之内,就有正在育苗的玉米,而当世最着名、地位最高、学问最精深的两大“知识分子”,却始终未能意识到当年水师舰船横渡大洋历经生死前往美洲所取回的玉米,到底有着怎样开天辟地之意义。
颜师古看着房俊一脸的不以为然,感觉自己的学识受到蔑视,吹胡子瞪眼道:“太尉诗词双绝、冠盖天下,素来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可是对老夫之举措有不同之意见?若是如此,还请不吝赐教。”
房俊无奈,道:“晚辈并不在乎什么儒家法家,甚至墨家现如今托庇于晚辈,也不曾对其有过多之希望。任何一种学说自有适宜其生长之土壤,生旺死绝都过不是适者生存而已。与其关注什么‘内圣外王’‘儒皮法骨’,还不如将有限之精力投入到水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