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为官之道(4/5)

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为官之道(4/5)

心中有些感慨,没想到自己与崔敦礼的政见、性格居然如此契合,平素配合也极为默契,相处起来甚是融洽。



    崔敦礼喝了口茶,道:“从明日开始,增设机构之事由你负责,先将架构设置定下来,然后奏禀陛下,选拔人员。”



    刘仁轨一愣:“事关重大,何不由兄长你亲自担起?”



    攸关军制改革,朝野上下、文武双方都盯着,这意味着极大的权力……



    崔敦礼摆摆手,笑道:“我现在功勋已经足够,想要更进一步欠缺的是资历,只能慢慢熬。你却不同,看似在水师已经积攒了足够的功绩,但是水师再强也不过一支偏师,无法同路上攻城拔寨相提并论。做好这件事便是很大一笔政绩,以后无论是在兵部熬资历还是另谋他途,都事半功倍。”



    刘仁轨心中感动,抱拳施礼:“兄长栽培之恩,在下铭记于心。”



    崔敦礼不受这一礼:“你我不过相差两岁,同衙为官、相见恨晚,彼此关照提携乃是应有之义,何须这般郑重其事?过了,过了。”



    性格投契,彼此惺惺相惜,又都有着光明的前程,更同在房俊麾下效力……所以崔敦礼不愿在刘仁轨面前以上官自居,更愿意平等论交。



    ……



    兵部如今权势大涨,人员构成日趋复杂,但上上下下却并无官场常见的斗争、掣肘,而是齐心协力办理部务。毕竟上头有一个不是尚书却连尚书也得以门人自居的房俊,没人敢惹出什么幺蛾子,纵然有些小心思也得小心翼翼的隐藏起来。



    增设机构之事交由刘仁轨负责,崔敦礼就彻底撩开手,唯一有资格争一争的“万年老三”右侍郎郭福善又是个不揽权的,只一心操持后勤杂务,旁人自是无话可说。



    这种机构看似复杂,实则难度皆在于无先例可循,刘仁轨只用了几天便捋清了脉络,很快整理出一套章程,送给崔敦礼审核,确认并无疏漏之处,这才交由房俊最终定夺。



    结果房俊只略微看了几眼,便让刘仁轨署名,而后入宫呈递李承乾御前。



    李承乾拿着这份明确“侵夺君权”的章程左看右看,心中五味杂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