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2 章 三老,齐聚东宫。(2/3)
系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个清晨,太阳刚刚露出一丝曙光,整个世界还被一层薄薄的雾气所笼罩,一切都显得朦胧而宁静。刘三吾,这位德高望重的翰林学士,同时兼任着太子詹事府左赞善的重要职务。他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洗漱完毕后,便与他的两位至交好友——汪睿和朱善一同前往东宫。汪睿,官居詹事府从六品的左司直,虽然官职不算高,但他的才华和见识却备受赞誉。而朱善,则是更为显赫的人物,他不仅是文渊阁大学士、翰林院待诏,更是奉议大夫,身兼数职,可谓是三人之中官职最多的一位。这三位老人都已步入古稀之年,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满头的银丝见证了他们一生的沧桑。然而,尽管他们年事已高,身体也略显虚弱,但他们的精神却依然矍铄,思维敏捷。要说年纪,刘三吾、汪睿和朱善与李善长是同龄人,他们都经历了那个动荡的时代,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虽然刘、汪、朱三人的官职相对较低,最低不过从六品,最高也不过正五品,但在满朝上下,却没有人敢小瞧这三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小老头。这其中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们三人都是洪武皇帝的智囊,为皇帝出谋划策,还因为他们肩负着教导太子朱标的重要责任。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对于培养未来的皇帝至关重要。等到太子登基之后,这三人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师。这便是那些官居正二品的六部尚书心甘情愿地排在这三个老头之后的缘由所在。在这三个人当中,刘三吾无疑是最为突出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年事已高,更关键的是他所倡导的“三场取士法”,对于大明朝的科举制度起到了极大的完善作用。简单来说,刘三吾所提出的“三场取士法”,使得科举考试的选拔标准更加科学、合理,为朝廷选拔出了更多真正有才华的人才。正因为如此,他在当今士林之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成为了众多士子们心目中的领袖人物。尤其是在江南地区,众多士子对刘三吾更是敬仰备至,将他视为楷模,对他的一言一行都倍加关注。甚至就连那个被誉为“读书种子”的方孝孺,在面对刘三吾时,也会毫不吝啬地展现出自己谦逊的一面。他会自谦地称呼自己为“后进晚辈”,对刘三吾执晚辈之礼。不仅如此,方孝孺还会恭恭敬敬地尊称刘三吾一声“刘老令公”,这其中所蕴含的敬重之情,溢于言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