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论文发表,各方反应(1/5)
从王东来在唐都交大创办了《数学未来》之后,就很少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了。这一篇《论人工智能AI在现代材料研究上的重要作用!》的论文,王东来也没有多想,直接就投到了国内的《科学通报》。这个期刊是华国的顶级期刊,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排名,并不算差。所以,王东来将自己的这篇论文投到这个期刊上面,也不算辱没。只不过,王东来没有想到的是,当自己的论文投过去之后,第一时间就引起了《科学通报》审稿编辑的震惊。一个冷知识。为什么期刊审稿都很慢,大多都会压着最后期限审核完成。这其中,就要提到一件事。那就是能担任审稿编辑的都是各行业的精英,少说也得是个教授才行。甚至于,有的还是行业领域的大牛在担任。那么,对于这些学术大牛来说,他们的时间是很珍贵的,日理万机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有忙不完的工作。就算是有时间,那也是片段的空闲时间。而审稿又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篇论文如果质量很差,那么只需要看上一眼,就能退稿。可若是论文拥有一定的质量,那事情就比较难办了。审稿编辑就必须认真地审核,给出自己的意见,并找到论文里存在的问题,才能退稿。而这些气势也都还算好。毕竟,能担任审稿编辑的,水平都在哪里摆着,多半不会太差。这些论文的审核,也就是有一些难度而已。但是,还遇到那种高质量的论文,那就不同了。就比如说是王东来之前投的那些证明数学难题的论文,审稿编辑的水平稍微差一点,可能连王东来的思路都无法理解。审稿编辑也需要交流,一点点地验证。这么一来,就耽搁了时间。所以,担任期刊的审稿编辑,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纯义务劳动,既耽误时间,又耗费精力。有了这些原因,期刊审核时间拖延,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万东来自然也知道这个情况。投稿过去的时候,也没有多想。可是,他却忘记了自己的名声和学术地位。作为国内的名副其实的数学第一人,固然他投过来的论文并不是和数学相关,但是只是凭着他的名字,就为这篇论文带来了大量的关注度。于是乎。《科学通报》的审核编辑们炸了!AI大模型进行材料研究,这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老早就有人提出来了。但是,这个概念一直都停留在理论上面,并没有人进行落地等实验。然而,王东来的这篇论文却是揭示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