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晋末长剑> 第三十九章 上进通道(1/4)

第三十九章 上进通道(1/4)

    邵瑾在云中所做的事情与马邑一般无二。在组织体系完备、严密的太原、新兴、雁门三郡,主要是财帛赏赐、水利工程、教育推广为主,当地人也认这个。但在岢岚、马邑、云中等郡,因为胡人酋豪、地方豪强的普遍存在,则以笼络头人为主。手段的变化,有他自己的领悟,也有旁人的提醒,而今都化作他自己的认知了。五月初五,鲁尚、庾泽二人巡视完岢岚后,又去西河转了一圈,复北上至平城禀报,「岢岚、西河二郡得益于天子早年前迁居过去的大族,开办私学,联姻胡酋,风气大有改观。」家令庾泽侃侃而谈:「胡酋慕华风者多矣,只要有余力,便送子弟入学,倒不是想考学做官,那些人不配,能试通一经就不错了,通二经者可称祖坟冒青烟,通三经者凤毛麟角,反正岢岚郡就乔家某位后生俊彦通了。邵瑾听完,就一个感觉,这帮胡人读起书来和府兵一个鸟样,都不太行。由此也引申出一个问题,还是要给胡人、武人留下读书之外的任官渠道。如此看来,察孝廉、举茂才之事短时间内不能废除,尤其是岢岚、马邑、云中、凉城、代、广宁等缘边郡国,它们按户口算,一年也就一个孝廉,少到不能再少了,如果连这也取消,那是真不给人活路了。边郡的胡人酋帅、汉人豪强以及军镇子弟,本来就承担了成边任务,适当给一些优待是正常的邵瑾默默算着。察举之外,还有门荫入仕,但这要求父祖辈的官高到一定程度,或者立下大功,或者因公殉职等等,才有机会争取给子侄辈的入仕名额。接着便是战功了。这是最硬的,也是最让人无话可说的,不但有可能得封食邑,还能因功被吏部诏举,授予官职仔细算算,其实渠道也算不得多。邵瑾忽又想起他曾经问过父亲,为何不全由试经来选官?这样对皇权最有利。父亲沉默良久,最后只说现在做不到,也不应该这么做。以前不是很明白,现在若有所悟。「西河、岢岚二郡酋豪子弟入的什么学?」他问道。庾泽回忆了一下,道:「若有机会,一般都送入相熟的士人家办的私学,没门路就进县学。私学教得比县学好,差距很大。」邵瑾和袁耽、崔焘、姚益生、荆博等人对视一眼。之前他们在平城考察了下学校,最有名的也是当年诸葛显在世时创办的,而今由其后人教学,生员扩充到一百之数,与官学相当,水平则远胜之。「读书之后,胡酋可有进益?」邵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