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晋末长剑> 第七十五章 土断与商(上)(1/4)

第七十五章 土断与商(上)(1/4)

    司马睿既然有所明悟,动作一下子就加快了。整个七月,一系列的任命以让人眼花缭乱的速度下发,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桩。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禁军的调整了。刘琨偌大的名气,却无法当中领军,最终给了个太尉,属于高高挂起,不给实权。其实司马睿很想用他,但大普朝国情如此,不是皇帝想怎样就怎样的。王舒王处明出任中领军,成为整个禁军名义上的主师。山遐任谯国内史、西中郎将,监谯、历阳、庐江、淮南四郡诸军事,暂治芜湖。他保留了开府的权力,又驻京西重地,故被时人称为「西府」。王舒住进了当年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时的府邸,掌禁军,故曰「东府」。诸葛恢罢侍中职,出任镇北大将军,驻京口,领徐州刺史,监青、徐二州诸军事,被称为「北府」。山遐、诸葛恢这两个人选几乎是必然的。司马睿本心想宗室甚至自己儿子出镇,以便掌握兵权,但凡事都要讲力量对比。世家大族给你兵权好让你来杀我么?到了最后,也只能由既是世家大族,又与皇室联姻的人出镇,算是一种另类的「相忍为国」。东府、北府、西府之外,还有南府。太兴元年(328)八月初十,以王彬为江州刺史、南中郎将,镇湓口(今九江四府都掌兵权,皆为军府。再简单点说,东府管禁军,西府管豫州兵,南府管江州兵,北府管青徐兵当然,东西南北四府都是「俗称」,并非正式官职。一切尘埃落定后,已是八月十四日。正准备离开建邮的诸葛恢来到了金城时已八月,一派秋收景象。令诸葛恢感到亲切的是,琅琊国的百姓种的是粟,而不是稻一一其实这会江南种粟的不在少数,并非普遍种稻,甚至还有种小麦的,只不过很少就是了。「今日便厚着脸皮留下来,叨扰一顿粟米粥。」走在田埂上的诸葛恢心情颇佳,笑着说道。「还有许多要请教妇翁的地方呢。」琅琊王司马冲故意用着比较亲切的称呼说话。诸葛恢闻言,笑而不语,只看着前方的金城。这座东吴时期修筑的城池,将成为新的琅琊王府,同时也是琅琊国属官办公的地方。「琅琊国能得江乘县割实土置临沂县,委实不易。」诸葛恢突然说道:「老夫也是渡江十年以后才有户籍。」诸葛恢是哪里人?按照当下来说,丹阳郡怀德县人氏。但怀德县是一个只存在于纸面上的「幽灵县」,只有一个县衙位于台城南七里的某个宅院,该县本身并无实土。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