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晋末长剑> 第四十一章 怨言与崩(1/4)

第四十一章 怨言与崩(1/4)

    邵勋班师回晋阳的时候,庾亮已经回到了汴梁,组织收上来的第一批粮草的转运。河南差不多五月下旬才结束夏收,扬晒入仓之后,官员们立刻挨个坞堡、庄园收取粮食,然后第一时间往位于各个交通节点的邸阁输送。交割完毕之后,一切手续从简,于六月中开始启运,往汴梁汇合。六月下旬,粮草转运至河内。庾亮把手头数万工徒分散在汴梁、荥阳、河内、上党各处,日以继夜转输物资。首先需要赈济的是上党、太原、岢岚三郡的胡人部落。征战期间吃了他们大量牛羊,征用了许多马匹、役畜。马就算了,但牛羊是重要的生产资料,牛羊少了,产奶就少,下半年以及明年的日子都不好过,不赈济必然发生饥荒,再度叛乱未必不可能。另外,班师回晋阳的大队人马会休整旬日,然后去清理太原、岢岚二郡曾经造反的部落。之前没腾出手来,很多部落自己害怕,于是向西流窜,渡过黄河跑了不少人。但还有部分人抱有侥幸心理,以为不会被处理,仍留在原地,像没事人一样继续放牧。动的就是他们。不光银枪军、黄头军会出动,各个部落也会奉命出动,一起瓜分背叛者的家底。当然,这一切首先需要等第一批粮食抵达之后再说。而如此高强度的征战,也让河南上下怨声载道。二十五日,庾亮、卞敦在宅中相对而坐。“这是大王写的?”军谘祭酒卞敦苦笑道。梁王给他写了封信,提及多年前旱蝗相继时的惨状。父子奔入江湖,兄弟缘入山岳,四处寻找吃的。朵果实,所在皆罄。草根树叶,一扫而空。即便如此,亦不过“假命须臾”,“终死山泽”。去年河北暴水,灾荒又来,流民规模越来越大,嗷嗷待哺。有那不愿意离乡的,或者远近数百里内都找不到粮食的,自忖不免,干脆在家等死,其中甚至包括不少富户大族之人。他们饿得久了,“鸟面鹄形,俯伏床帷”——这是饿得脱了形。梁王还亲眼见到有士族门下僮仆部曲尽散,全家穿上漂亮的衣服,关闭门窗,怀抱书卷、金玉,枕在一起,最后也饿死在一起。于是“人迹罕见,白骨相聚,如丘陇焉”。说这话主要是想激起河南士族的同情心,让他们多出一点粮食,赈济并州的同时,也做好赈济河北的准备。最近十来年,老天爷就没宽恕过河南、河北士民,尤以河北灾情为重。但是——卞敦长叹一口气,道:“最近几年,并州大水一次,三郡被灾。河北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