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晋末长剑> 第一百八十章 “滚”(1/5)

第一百八十章 “滚”(1/5)

    「哗啦!」辎重车重载通过,溅起一片水花。俘虏们一片麻木,懒得躲闪,也不敢躲闪。秀容之战,俘匈奴将军一人(乔衷)、降兵两千五百,仅余乔豫等寥寥百余人溃围而出,不知所踪。再一问战前秀容守军人数:五千五百余。真正攻城阶段,匈奴战死的兵员数量还不足三千。很显然,他们没有必死的决心,没有战斗至最后一人的决心。要知道,这可是秀容城,因刘渊而得名,就这么被攻下了,可见匈奴的军心士气已衰微到了何等地步。当然,正统匈奴人还是坚决抵抗的,尤其是守河那次,与银枪军大打野战,试图半渡而击。无奈汾水上游(岚河)不够宽阔,水流也不急,被一举击溃。守城阶段,匈奴人继续大量战死,氐羌之众死伤得就比较少了,到最后投降的人里面,接近两千是他们。这就是现实啊。攻取秀容后,邵勋坐镇此城,招抚酋帅。王雀儿自领银枪左营、落雁军、鲜卑轻骑以及一部丁壮近一万八千人南下。临行之前,拷讯过乔衷——事实上没怎么上刑就招了——得知赤洪水一带有匈奴禁军四千、诸部杂胡「数千」、「万余」,筑垒自守。乔衷是真不清楚杂胡的数量,故只能用一个含糊的数字来应付。至于守将何人,说出来吓死你:渤海王刘敷。王雀儿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发现匈奴营垒距他们大概一百五十里的样子,位于赤洪水河谷之内,当道筑垒。两侧的山间应该还有大量匈奴部落存在着。他们的态度如何,非常关键。这些部落兵不难对付,正面野战可轻松击败。奈何他们不和你正面打,只会偷袭你漫长的后勤补给线,十分烦人。这其实也是邵勋为何要招抚部落酋帅的原因。化敌为友不指望了,先稳住他们也是好的。如果部落首领里出几个二五仔,愿意帮着带路,挑几个跳得最欢的部落灭了,其他人就得掂量掂量了。事实上,这会已经有部落选择渡过黄河,前往河西地带了。这两年关西气候好转,降水增多,河西(河套地区)草场丰美,像铁弗匈奴从雁门、新兴西遁不就挺好的么?对这些西逃之人,邵勋没有去管,也管不了。他们逃了,粮道威胁就小了,好事,没必要复杂化。自秀容南下之后,大军的粮道就一直受到若有若无的骚扰,这导致王雀儿部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且不得不派出大量骑兵遮护后方。他算了算时间,有些忧虑。军谋掾张宾被委派随军,参与赞画,见得王雀儿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