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晋末长剑> 第二十章 浚仪(1/5)

第二十章 浚仪(1/5)

    浚仪有一条通往白马津的驿道。从北门而出,经陈留之封丘、长垣二县,经濮阳白马县,至白马津渡河,约一百五十里。由此渡河便进入魏郡的河防重镇黎阳。黎阳向北约六十里至荡阴,接入洛阳—邺城大驿道。如果走水路的话,浚仪西北过荥阳,直入黄河,连通各处。浚仪向南,运河通陈郡、汝阴至寿春。浚仪东南向,运河经梁国、谯国至钟离一带。浚仪向东,运河经济阴、高平、沛国接入徐州,沟通江东。曹操是个运河狂魔,他下令修缮的旧渠、开凿的新渠,已有后世隋唐运河体系的雏形。而在他的这条运河网络中,虽然百般照顾许昌,但没办法,因为地理的缘故,到最后还是便宜了浚仪,此为诸条运河的交汇点,十分关键。到了中唐以后,因为洛阳毁于战火,开封俨然成了关东第一大都会。以开封为治所的宣武军节度使兵额十万,雄踞河南。因为晚唐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商业大繁荣,运河沿线的开封、徐州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拥有这两地的朱温以之压服四方,一统河南、江汉、并州南部、关中大部,将手深入河北,令河北群雄被迫附庸,最终定都开封,建立后梁王朝,国祚十七年。到了北宋,开封因为优越的交通条件,商业愈发繁荣,继续成为国都,并臻于鼎盛。浚仪——或者说开封——被那么多人看中,不得不说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挑最简单的来说,那就是交通实在太便捷了。水路四通八达,调兵、调物资速度快、成本低。水运成本与陆运成本相比,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仅此一点就省了太多。另外,船只顺流而下时,在常年行走的河段,夜间亦可航行,综合算下来,速度比骑马还快,还没什么消耗。机动迅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凭空多出来不少部队,或者说可以少养很多部队。河南四通八达的水系,其实就是天然的高速公路。邵勋也看中了浚仪。“常年战火,一片荒芜啊。”远望着破破烂烂的城墙时,邵勋下马停驻。天空飘着细雨,浚仪郊外空空荡荡。乞活军陈午部已被迁往河北,浚仪人口锐减,几乎不剩下什么人了。走了许久,只见到眼前这么一个小村庄。一问,还都是乞活军老弱病残,不便远行,于是留了下来,村中寥寥数十户罢了,在此艰难度日。村中已有人在等着了。“明公。”新任陈留太守李矩、忠武督军邵慎、兖州幕府左长史潘滔以及浚仪的两個本地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