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衔风(2/6)
决定在一起还是分开。
裴液摇摇头,按以往的经验,知道这种思绪一想下去就没完没了,他重新凝眸,望向了江面之上。
聂伤衡持剑立在五艘大船之前。
即便到了这时,那片雨雾濛濛中依然什么都瞧不清晰,如一场大幕般遮掩着什么,但江面上刚被遏制的船们已再次向前推进了。
在目睹了聂伤衡五息杀五玄之后,整个江面上的形势都变得如风扫落叶,天山方固然是早知大师兄作为倚仗的可靠,渭水坞麾下则是真正地闻风丧胆。
身在一艘飘摇小舟之上,见那人将河面和风雨斩出数十丈的空洞,往日高不可攀的坞主与四位堂主的脑袋被摘瓜般摘了下来。一时岂还有人敢做他口中的“拦者”?仓皇弃兵举手者、跳船而走者,不计其数。
天山真的已经太久没有在江湖上露面了。
他们高居在西方的接天之峰上,离那些抬手就能摸到的星星太近,离人间太远了。天山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也像那些星星一般,人们都知晓它的存在,但也习惯了它总是高挂空中,不在真实的江湖中出现。
很多时候它不在意任何江湖上的纷争,它常常派出一些弟子行走人间,但除了报上名号时换得几声惊奇而敬畏的言语,几乎不在江湖里激起任何波澜。
但近年来它的存在感确实越发强了起来,不论是在鹤凫册上,还是在陇地江湖的感觉中,这座高山上不理世事的门派开始尝试插手些什么。
于是就令人们知晓,即便在遥隔两千余里的神京,即便在势力丛生、盘根错节的八水之上,他们的意志依然能完整地得到贯彻。
绝非只会修行、不通世务的世外门派,无论情报、组织还是执行都显出一流的水准……这样一座高门有这般影响尘世的能力,那么此前它们韬光养晦是为了什么呢?或者说,他们既然代代高居山上,又因何将弟子们训练得如此得力?
天山在神京的第一次露面,人们眼中这座遥远的门派没有揭开什么迷雾,反而变得更加神秘。
如今,渭水坞的抵抗被摧枯拉朽,聂伤衡立于五船之前,背剑在臂后,左手缓缓抬起,以一个放松舒展的姿态停在空中,如在轻轻触摸风雨。
河上玄气再次泛动,如同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