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第1776章 提前二十年(5/6)

第1776章 提前二十年(5/6)

前跟我说,我好安排下工作。”



    “至于关于杂交水稻的看法,技术上我觉得袁组长他们没有问题。”



    “不过,我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杂交水稻可是利国利民的大杀器,用好了不比蘑菇蛋差。”



    “所以上次的破坏事件,决不能再发生。”



    “育种成功之前,再怎么严格也不为过。”



    闻言老院长郑重点头,“这件事我已经跟当地打好招呼,此外还重点派人关注。”



    “那就好,这次一定要成功。”



    杨小涛在农科院待了半下午,跟老院长聊到国内农业方面的建设,从化肥的使用到机械的增加,亩产的提高将会成为未来的方向。



    两人聊起天来,就跟忘年交似的,老院长经验丰富,杨小涛见识过后来的农业生产,总有些碰撞的火花。



    等杨小涛告辞的时候,老院长除了嘱咐南下指导的事,再就是让杨小涛帮忙设计几款农业机械。



    先前机械厂研发的拖拉机以及相关农业器具的使用就提高了耕种的效率,所以这种事情交给杨小涛,也是一事不劳二主,何况杨小涛本来就是农科院的人,做这事最合适不过了。



    杨小涛欣然点头。



    上次他回杨家庄收小麦的时候,村子里用的还是人工收割,那弯腰割麦子的苦可不是一般人能受的。



    后来在打谷场的打麦子,基本上都是人工。



    少数使用的机械,也是简单的积压去壳,人工手动将麦子送到机器里,然后用力往外拉,将麦粒积压出去。



    这样做固然可以留下麦秆做扇子,但效率太低,而且操作人员稍有不当,指头就会受伤。



    若是碰到下雨天,不仅耽误工作,还可能泡了麦子,影响收成。



    老院长不说,杨小涛也打算过了这一阵就试试,正好自己的学分增加有点缓慢。



    离开农科院,杨小涛又去了趟钢铁厂,合金生产仍是重中之重,虽然王军红答应满足机械厂的需求,但自身方面还需要提高产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