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劫后余生:重启东方旅行计划(3/6)
脂质(包括非营养性脂质来源)不应超过1.5 g·kg-1·d-1,应避免脂质超负荷。
【三、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
(一)肠内营养治疗的启动时机
aspen/sccm(2016)和《中国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均建议24~48 h内启动肠内营养,且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16,41]。欧洲肠外和肠内营养学会建议颅脑外伤患者48 h内启动肠内营养[42]。欧洲危重病协会[43]建议,虽然目前的多项rct研究尚不能得出是否早期肠内营养必然利大于弊的结论,但基于专家意见,对颅脑创伤、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嵴髓损伤患者,均应早期启动肠内营养。
延迟肠内营养治疗的情况:对未控制的休克、低氧血症、严重酸中毒、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胃猪留>500 ml/6 h、肠道缺血、肠梗阻、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情况应暂缓启动肠内营养。严重脑损伤进行治疗性亚低温的患者,由于代谢水平严重下降,而且胃肠道功能明显受到降温的抑制,建议给予低剂量早期肠内营养,复温后逐渐加量。
推荐建议10: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下,应早期(入监护室24~48 h以内)启动肠内营养治疗。
(二)肠内营养治疗的配方选择
1、整蛋白配方对比短肽型配方:基于国际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处于低喂养状态,每日摄入的热卡和蛋白质均低于处方量,究其原因有肠内营养不耐受、胃肠道蠕动受损等,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和胃瘫,这都会影响营养物的吸收,导致能量和热卡摄入不足。现有aspen营养指南推荐标准的整蛋白配方作为肠内营养的首选剂型[30]。短肽型营养液含有短肽和中链脂肪酸,能改善胃肠道耐受性,尤其是存在胃肠功能损伤的患者,选择短肽配方更容易消化、吸收,降低腹泻发生率。但针对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单中心rct结果也显示,与整蛋白配方相比较,短肽型配方渗透压更高,也会发生胃肠道不耐受的情况,而且两组间热卡和蛋白质的日均摄入量无显着性差异[44]。
2.糖尿病配方对比标准配方:有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