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217.医院系统之争(3/6)

217.医院系统之争(3/6)

炎、出血热、斑疹伤寒,我先说这些。之前说的都是基本操作,接下去我需要解释的是更细致的部分。”

    赫曼肯定是听卡维的,但伊格纳茨不一样,他要有主见得多:“你说这些都是微生物造成的?”

    “毕竟是我写的论文,我本人自然认可论文的观点。”卡维辩解道,“按照微生物论中所阐述的微生物多样性,每种微生物都有它独特的生活方式,也会按照生活方式产生一种独特的疾病疾病。”

    “所以每一种疾病都对应了一种微生物?”

    “至少传染性的瘟疫是这样的,比如手术切口处的球菌,产褥热的链球菌,这些以及被我和科赫的实验证实了。”卡维说道,“我们应该庆幸,科赫没有因为这场战争回到自己的国家。”

    现在包括柏林化学研究所在内的所有人都只把科赫当成一位普通的医学院学生,只有卡维知道科赫的价值。

    伊格纳茨忍不住抬头扫了眼周围空荡荡的车厢,希望能从透明的空气中发现一些微生物的踪迹,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只需要阻止住那些微生物就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理论上来说,是这样”

    “那防治疾病的发生也太简单了吧。”

    “事实上并非如此。”卡维叹了口气,看了眼挂钟,“说完这些还得说一些特殊战伤感染的情况,时间有限,抓紧时间吧.”

    19世纪的战场医疗水平完全无法和经历了一二战洗礼后的军事医学相比,历史上奥地利的军医系统根本无法入眼,但那也代表了欧洲的平均水平。

    比起更先进的英法要差上一截,却已经走在了大多数国家前面。

    绝大多数医生在培训中只学到了些皮毛,可就算如此卡维那四个月也没有白费,他的药品和外科技术正在深深影响着这支团队。而对那些可以独当一面的主刀医生而言,这四个月所带来的进步是他们好几年都未必能得到的。

    比尔罗特就是最好的例子。

    35岁的年纪就已经成为了外科学院的副院长,靠的是他卓越的外科知识水平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他不断挑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敢于尝试新手术的勇气。

    比尔罗特也并非全无缺点,在卡维眼里他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