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影视编辑器> 第四十五章 同仇敌忾(2/8)

第四十五章 同仇敌忾(2/8)

,那些没头苍蝇一样的官员们也都是进入了工作状态,紧接着就是让长安这边爆发出了远超想象的实力。



    ……



    历史上的姚崇和宋璟自然都是真正的王佐之才,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根本离不开他们俩的付出,然而现在的他们却是都便宜了苏宁。



    唐朝历史上有“四大贤相”之说,前有房玄龄和杜如晦,后有姚崇和宋璟。



    前者是“贞观之治”的功臣,后者是“开元盛世”的元勋。



    不过,相对于“房杜”的一致美誉,“姚宋”则争议颇多。



    姚崇留下了为人诡诈、排除异己的诟病,宋璟留下了性情刚猛、卖直求名的把柄。



    一个盛世王朝的开创,少则十年八年,多则一两代人,而姚崇和宋璟担任宰相的时间,加起来也才七年(姚崇3年,宋璟4年)。



    这么短的时间,就能与“春蚕吐丝”二十年的房玄龄、“死而后已”的杜如晦齐名,姚崇、宋璟真是牛出了亚洲了。



    正常情况下,遇上这样的牛人,皇帝一定“敲骨榨髓”,将他们用到死为止,就像“房杜”。



    可是他们二人却在有生之年被罢黜了宰相,退休后姚崇又活了五年,宋璟更长,十七年。



    难道是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有眼不识泰山吗?当然不是。



    元时空历史上为了请宋璟和姚崇他们出山,唐玄宗低调得像个求婚的小伙,全盘接受了对方开出来的条件,还一咬牙将旧邸的心腹功臣几乎全都赶出了京城。



    甚至苏宁一度怀疑自己被唐玄宗李隆基高高挂起,就是这位宋璟和姚崇两人提出来的条件,毕竟苏宁坐火箭一样的升迁速度可是让他们恐惧的。



    而一桩“美满姻缘”没有走向“花好月圆”自然是有原因存在,因为唐玄宗李隆基其实并不喜欢他们,一拍两散也是早晚的事,当然也离不开此时的丞相集权而不能久任的原因。



    历史上的姚崇排除异己,留下“为人诡诈”的诟病,在被唐玄李隆基宗任命为宰相之前,曾经两度拜相,又两度罢相。



    他第一次拜相是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